“四四六”资助育人模式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发布者:yuanjia发布时间:2023-06-14浏览次数:507

近年来,我校聚焦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扶贫扶困、扶智扶志、成绩成效、强农兴农相融合的“四结合”举措,不断推动受助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服务奉献相促进的“四协同”效果,将资助对象、资助等级、教育帮扶、工作方式、作用发挥、育人成效精准的“六精准”工作要求贯穿始终,“四四六”资助育人模式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坚持立德树人,在扶贫扶困中涵养学生思想品德

“没有国家资助政策我甚至连读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虽然家庭非常贫寒,但各项资助政策,给予我巨大支持和坚强后盾,让我有了追求梦想的动力。”刚拿到保研资格的张同学热泪盈眶说道。类似张同学想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有很多,作为一所农村生源比重高的农业院校,学校每年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学生总人数的30%,其中脱贫户、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孤儿、残疾等家庭特别困难学生超过3500人。学校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用足用好各类资助项目,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达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身边,每年落实“奖、助、贷、勤、补、免”等各类资助资金7000余万元,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安心就读。建立临时困难补助响应机制,对个人或家庭遭遇突发变故或意外事故学生,及时给予临时困难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仅4月份给13名同学发放临时困难补助2.6万元。通过“双联系”和机关党支部联系班级活动,党员干部教师主动联系对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余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信心,树牢爱党爱国情怀。


厚植关爱沃土,在扶智扶志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这次顺利通过面试被心仪的公司录取,多亏了平时面试技能的训练,我原来不敢上台讲话,从大一开始参加资助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的面试技能训练,现在面对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谈。”今年毕业的张同学一席话引起了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共鸣。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一些短板,学校依托专业学生社团组建训练营开展计算机技能、礼仪知识、音体素养等专门培训,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与省资助中心共同建设省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关爱与研究中心,定期组织排查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心理焦虑的学生,由专业心理教师与资助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开展心理帮扶。

每年聘任约30名优秀受助学生代表担任资助宣传大使,聘任50余名受助学生担任学生资助专员,选聘数十名优秀受助学生代表为诚信标兵,让他们在资助育人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开展“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人物专访”,“我心中的奋进者”主题演讲等活动,通过身边的故事感染和激励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向上。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筑梦飞翔·资助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中学校连续三届获得优秀组织奖。


聚焦创新能力,在成绩成效中加快学生全面成才

“幸亏我报名参加了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的公开招聘,现在每个月能拿到几百元的工资补贴生活,还能参与用人单位的部分工作,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真是干了件‘名利双收’的好事。”今年大三的李同学很是感慨。李同学的感慨得益于学校推行的 “成长式勤工助学”,校内3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统一公开招聘,培训上岗,跟踪管理,月度考核,既培养锻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又缓解部分用人单位人手紧缺的状况。

因地制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能力素质。如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几十个校外实践基地,优先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软件学院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加入教师软件开发工作室,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资助中心主动与江西民建企业家协会、北大科技园、猪八戒网、腾讯众创空间、江西国家级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单位合作,开拓社会实习实践岗位千余个,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促使他们成长为社会有益人才。


践行知农爱农,在强农兴农中引领学生服务奉献

曾受到学习强国、江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的受助学生王同学即将开启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模式,攻读方向还是她热爱的动物科学领域,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各种资助就像一缕缕阳光,一路照耀着自己,真的很感恩,唯有学农爱农强农,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才能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学校引导鼓励受助学生通过公益劳动的方式帮助他人,定期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善行百分百”等公益活动,每年组织开展60余项,参加人次超过3000。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两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为表达感恩回馈资助之情,从所获国家级项目奖励中拿出8000元奖金,购买40份爱心礼包捐赠给家庭经济困难新生。

每年组织受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常态化开展田野调查、入村入企技术攻关、科技咨询等实践活动,实现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服务三农。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启动“就业直通车”,实行“三优先、三免费”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怀揣感恩之心,积极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毕业后回到家乡,去农村去西部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确保精准精细,在对标对表中严格落实资助要求

严格按照 “六个精准”工作要求,构建了“学校统筹、学院负责、班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实施校--班三级评审、三级公示。运用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思维,全面采集学生的家庭收入、成员情况和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等反映其家庭整体经济状况的关键信息,准确了解掌握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依托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基层就业资助等运行子模块,学生从申请到评审,以及资金发放每个环节都同步到系统,并委派学生资助专员现场参与全校500余个班级民主评议,保障公开透明,精细准确。将“畅谈访”常态化,每月一次面对面听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所盼。资助部门主动与教务、就业、团委等部门和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提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信息,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成长发展动态“精准资助包”。通过联合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政策”宣讲会,定期组织“征信知识”竞答会、诚信养成座谈会,印发《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等系列举措引导学生“以诚修身,以信立业”,近些年毕业生还贷率一直保持100%

供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审核:徐峰